從某種程度講,當今中國人對美術館概念的理解是非常模糊的。在美術館的認識,美術館運營和表現上,與西方存在很大的差距。
美術館究竟是什么呢?當我們參觀過國內外很多美術館以后,我們就可能會產生這樣一種思考。比如:中央美院美術館的造型酷似一座“堡壘”,同時,又如它的設計師希望的那樣,從內到外就像一個“有機生命體”?!氨尽笔且环N文明的保護和知識的建構的隱喻,而“有機生命體”則是在這里面會產生很多新的可能性,是一個自由輕松交流,產生新思想的空間。
首先,美術館是保護文明和知識成果的場所。美術館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收藏。國際上很多美術館、博物館之所以著名的原因,就在于它們擁有很多有歷史意義的藏品,并以這樣的藏品建構一套民族及世界藝術文化的視覺知識系統。除了擁有和介紹本民族的優秀作品之外,它們還有序地展示很多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藝術成果。美術館和博物館作為一個認識世界、認識藝術和文化史的重要場所,最為重要的職責就是對文明和知識的保護。這種保護是通過收藏品,或者說是通過建構一種視覺的藝術史來實現的。
而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一個美術館真正建立起一套能夠完整描述中國古代美術史和中國現當代美術史的收藏系統,并能展示于公眾。
第二,美術館必須具有知識生長性的機能。美術館一方面要對已有的藝術成果進行關注與再造,另一方面還要面對正在發生的文化的新趨向。我認為,作為一個有機生命體的美術館,應該具備這種知識生產的功能,應該參與這樣的新文化(300336,股吧)發生成長的過程之中,但是直到今天,這種功能和意識并沒有被我們國內的許多美術館所高度認識和重視。
西方美術館的建立過程就是一套知識的建構過程。在16世紀中后期,國際上第一座專門美術館意大利烏斐奇博物館成立,它收藏了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珍貴作品,而成為了文藝復興這段藝術史的最重要記錄者和保護者。這種收藏可以說是一種對歷史的收藏,而梳理的過程就是一種對知識的建構過程。1793年,作為法國皇家藝術文物收藏重鎮的盧浮宮,將它所建構起來的豐富的藝術史知識系統公之于眾,也成為了第一座公共的美術館;1929年,新建成的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關注到了現代藝術形態的巨大變化,因而打破了以往藝術品分類和收藏的邊界;1977年,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更是對從現代到當代的藝術形態進行了推進性的總結、收藏和描述,以開放的姿態面向當代文化及社會。
而在中國,我們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本身就有著很大的區別。一般來說,博物館主要是對古代作品的收藏。事實上,與國外博物館擁有明確的定位不同,我國國內博物館目前并沒有對自己的收藏究竟是歷史的收藏還是藝術的收藏作出很好的定義。
國內美術館對于中國現代美術史的收藏和展示情況也很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我們缺乏經典作品和系列性的收藏。長期以來,美術館觀念及文化觀念的單薄,再加上社會的動蕩,使我們的現代藝術史的收藏十分貧乏,而且難成系統和序列。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現代藝術轟轟烈烈地開展,一些重要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贏得了國際藝術界、收藏界和藝術市場的廣泛關注。但是很遺憾,國內大部分美術館對于現當代精品都表現茫然及漠然。我們今天在國內幾乎找不到一個美術館能夠用知識保護系統和視覺培育系統來呈現中國美術文化的發展歷程。
第三,美術館作為“公共空間”,就應該是為不同階層的人,包括底層的民眾、學者、文化人等等提供自由表達和開放交流的場所。也就是說美術館在知識建構和傳播方面并不是單向和居高臨下的輸出,而是應該更加注重互動和溝通、對話和碰撞,才可能激發精神、產生思想。我認為這也是美術館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近幾年來,我們在不斷推進美術館、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這對于一直以來對美術館、博物館認識度和興趣度不高的我國國民來說,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鼓勵。但相應地,假如美術館、博物館沒有相應的知識生產的能力,不能夠生產出好的知識產品,很好地培育公眾的視覺和思想,那么就有可能存在以次等“產品”誤導公眾的嫌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