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藝術的網絡批評形式是在傳統批評形式的覆蓋下從“草根”的狀態迅速崛起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網絡批評就具有“草根文化”的山寨特征。
在藝術批評領域,網絡批評如今正一路從各大門戶網站、藝術網站通過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浩蕩而來。越來越多的藝術相關工作者選擇網絡作為資訊來源的重要途徑。網絡批評之所以能夠明顯地區別于其他傳統形態的藝術批評,并作為一種重要的介入方式在當下藝術界發生作用,這取決于與傳統媒體有很大差異的信息貢獻模式與快捷傳播頻率,而且,隨著網絡批評的發展與日漸成熟,其優勢會更加顯著。本文從以下幾點來做分析和探討。
一、朝著微型化發展是網絡批評總體趨勢。這些年,從博客到微博,從網絡終端到移動媒體的發展,快速、便捷成了網絡文化的基本趨勢,而這也影響到網絡批評。微型化發展并不代表它所傳遞的信息量更少,也不代表相對于其他類型批評其重要性減弱,相反,以簡潔、迅捷為特征的網絡批評,可以讓觀眾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正在發生的藝術事件和現象,并迅速發表看法和觀點。傳統批評的呈現特點使得讀者對于藝術事件和現象的獲知和解讀總有一個滯后的時差,網絡批評的出現,使得觀眾在品鑒藝術作品的同時,就可以看到他人的評論和觀點。許多藝術家甚至直接把這種超越時空的互動也納入到創作中,使得作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新特征。由于網絡的動態特征,微型化的批評更能反映信息的變化、焦點的流動,而傳統媒體的批評則因為網絡批評的先天優勢,不得不從此前對作品“滯后的現場反應”進入到作品“背后的本質性”研究中。
二、自發的民主性是網絡批評的顯著特點。這是批評的新趨勢,從“人人都是藝術家”到“人人都是批評家”,反映了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過程的參與程度明顯比以前提高了,同時,由于批評門檻的“消解”,許多尖銳的短語式批評被迅速傳播和分享,這對那些動輒便“引經據典”的傳統批評提出了挑戰,更體現出“爭鳴”的特點。事實證明,今天活躍于藝術界的青年批評家,不少都是通過網絡平臺走出來的,借助這個平臺,他們迅速完成了最初的人脈積淀,并建立起個人的學術影響力。
三、互動性強是網絡批評的又一特點。一個好的學者、批評家、理論家往往也是一個評論擂臺的發起人,他會同時與許多人過招,在唇槍舌劍、你來我往中,并不是誰倒下去了,而是雙贏。與傳統批評相比,網絡不需要實體空間或者場所,它可以任意延伸到用戶群中,彈性很大,你什么時候參與都可以,并不像傳統批評受制于發表載體和話語空間。因網絡批評讓批評家與讀者的交流變得更容易和直接,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四、網絡批評本質是一種學術行為。近來有批評家稱網絡批評具有暴力傾向,筆者不能認同。暴力言論并非因“網絡”產生,暴力言論也不是批評。既然是“批評”,肯定要擺事實,講道理。難免有些言語會比較尖銳,甚至極端,但本質上,批評屬于學術爭論范疇。反過來,置網絡眾多“言之有理”的批評而不顧,難道不是另一種暴力嗎?
網絡批評作為對傳統批評形態的補充,擴展了批評的途徑,豐富了批評的生態,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藝術現象。其存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應以寬容心態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