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受訪者認為博物館展覽形式老套,質量不高
韋瑋發現,目前不少地方的博物館除免費的基本陳列外,還有“各種需要自費的奇怪展覽”:有的東西原本是在基本陳列里的,現在卻放在特展里收費展出;有的收費展覽實物很少,就用照片湊數……在他看來,這都需要相關部門加以監管和規范。
“博物館最大的問題是同質化。”韋瑋感覺,各地博物館的展品和展覽形式都差不多,很少有博物館做出特色,“一些博物館去了一次就足夠了,因為很少有新展覽。”
本次調查發現,51.4%的受訪者也認為博物館展覽形式老套、質量不高。
“博物館應好好研究自身的特色館藏,做出高質量的展覽。”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潘守永認為,我國博物館在專業化程度上有所欠缺,和社會對博物館的需求還有差距。比如,一些博物館從燈光色彩到陳列方式都冷冰冰的,讓人有距離感。其實,博物館應該站在觀眾的角度設計展覽。
潘守永介紹,湖南省博物館的基本展品是馬王堆陳列,但是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博物館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修改展覽設計,還把當年參加馬王堆發掘的人員全部采訪了一遍。采訪問題也很細,具體到一個印章是怎么挖出來的。然后,他們把采訪視頻放到展廳里讓觀眾看。“用心到這種程度,辦出來的展覽沒有不吸引人的。”
“博物館陳列展覽一定要建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不能急功近利。”黃春雨說,一些歐美國家博物館展覽的設計周期一般不低于3年,很多展覽要準備5~8年。而我國一些博物館,為了地方政府的政績需要,往往從新館建設到展出,兩三年就搞定了,這樣的展覽質量和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博物館存在哪些問題?調查中,61.1%的人感覺一些地方把建博物館當成“面子工程”;37.0%的人認為博物館缺乏整體發展規劃和標準;37.5%的人感覺博物館運營收入不透明;36.1%的人認為民辦博物館太少;21.4%的人感覺博物館的“回頭客”太少。
博物館不僅要有“文物保護”還應注重“文化教育”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認為,現在博物館已成為很多城市重要的基礎文化設施,面對新時代和公眾需求,博物館應考慮新的定位不僅要有“文物保護”,還應注重“文化教育”。
“博物館教育要放下身段,嚴肅的題材也能做得有趣。”潘守永介紹說,北京文物局和北京市教委曾針對青少年做過“博物館參觀護照”,中小學生去一個博物館就給蓋一個圖章,最后進行評比。結果最受同學們喜愛的是一個考古博物館。那家博物館人員設計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尋寶,有專業人員講解考古工作,指導學生怎么去“挖寶”,原本嚴肅枯燥的考古讓學生們感覺妙趣橫生。
黃春雨說,博物館對培育青少年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博物館是一個遺產機構,而遺產是一個民族想象力和創新力的源泉。如果青少年能從我們五千年的文化遺產中尋求力量,對民族未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對全面提高國民科學文化素質,也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們對博物館的發展有哪些期待?調查中,70.7%的受訪者希望免費博物館越來越多;71.7%的人希望民眾真正明白博物館的價值;60.7%的人期待去博物館成公眾日常生活;51.3%的人建議博物館重視藏品維護、安保等工作。
此外,還有40.9%的人希望發展多種類型的民間博物館;38.8%的人建議博物館對展覽活動設置準入門檻;35.9%的人建議博物館公布運營收入去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