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中央美院、中國美院等各大美術院校畢業作品展陸續開幕,吸引了眾多買家和藝術機構,大學生作品儼然成為一個“時髦”的市場板塊。
近年來,國內藝術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學生及剛畢業幾年內的畫家作品也引起市場和投資機構的關注。相較于那些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名家大作,大學生作品的市場價格則更容易接受。那么學生畢業作品是否具有投資潛力,又該如何甄別和選擇呢?
大學生藝術作品市場份額逐年擴大
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2010級畢業生徐珊珊向記者表示,當年畢業時自己創作的作品——用自身減肥抽脂的脂肪制作的《玫瑰花》在畢業展展出時就收到了兩家藝術拍賣機構的作品征集邀請,并且還有一位藏家在知悉作品獲得了美院畢業展一等獎后表達了強烈的購買意愿。這件作品后來在中國嘉德[微博]為大學生作品舉辦的拍賣專場中以6.9萬元的價格成交。她和藏家鐘先生也成了朋友。
從事大學生作品征集多年的嘉德在線[微博]作品征集部經理王艷超告訴記者,大學生藝術作品板塊如今已經走出萌芽階段,開始茁壯成長為藝術投資板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近年來通過嘉德在線售出的大學生作品來看,其作品本身的價格都呈現明顯的上行趨勢。隨著這些作品的作者自身藝術水準的不斷提升,其畢業作品的市場價值也不斷攀升。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0年京、滬、穗共有7個專門針對大學生藝術作品的拍賣專場以及一個藝博會,當年整體大學生作品成交額在600萬元左右。雖然近兩年藝術市場進入了調整期,很多拍賣公司的春秋拍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減,但針對大學生藝術作品的拍賣專場和藝博會數量卻不斷增多。據了解,今年正在執行或者有計劃進行大學生藝術作品拍賣的專場達到了22個,其中不乏保利、嘉德等國內頂級拍賣公司的大學生作品專場。而北京、廣州、西安和重慶還會陸續舉辦專門針對大學生作品的藝博會。市場人士估計今年大學生藝術作品板塊市場容量將突破千萬元。
那么,大學生作品有什么特點呢?大學生藝術網主管作品銷售的李雪梅[微博]透露說,目前各大藝術機構選擇征集其畢業作品入手。相較于平時的習作和作業,大學生畢業作品的特點是創作時間長,導師指導細致,能代表作者一段時期內的最高水平。
從整個市場的發展而言,早些時候,大學生作品幾乎沒有走進市場,而2006年開始迅速發展的藝術市場帶來了少量大學生作品,但由于校園環境與市場還有一定的距離,學生作品價格也不高,所以作品征集規模和投入力度都比較小。從2011年開始,市場調整期的影響下,多家知名藝術機構開始大力挖掘大學生藝術市場,使得許多大學生對于藝術作品價格定位有了更充分的認識。現在的學生都很愿意讓藝術機構代理自己的作品。隨著進入這個市場藝術機構的增多,優秀作品的爭奪也愈加激烈。
那么在大學生作品板塊已經形成的市場大背景下,價格親民的學生作品是否就沒有投資風險了呢?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學生作品,如果少量購買單純拿來作為裝飾和鑒賞,并不存在太大的風險。但如果有藏家或機構一次性大量買入,依然需要極高的專業能力和鑒別技巧,目前大學生藝術作品中依然存在大量問題,作品內容雷同,題材匱乏,單純追求某種表達技巧。甚至很多學生由于過早的接觸市場,丟掉了原本學生身上對美的藝術感覺和判斷力,導致作品內容空洞而麻木。對于藏家而言,從浩瀚如煙的學生畢業作品中尋找到有收藏潛力的精品,難度甚至比在拍場尋求成名畫作更高。
作品選擇關注師承及專業水準
對于大學生藝術作品,市場的共識是價格低廉、作品透露著青春氣息。比起那些在藝術市場上頻頻上演價格神話的大作,大學生藝術作品的收藏群體相當一部分是城市白領和普通公眾。那么面對每年數量眾多的大學生作品,如何以合適的價格購買到既有鑒賞價值,又有收藏價值的學生作品呢?合藝典藏執行總監趙曉璇向記者表示,收藏大學生作品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首先,參考該學生整體的學歷背景,尤其是主要導師。“名師出高徒”在藝術行業是個亙古不變的真理。根據近年來藝術市場上作品升值幅度大的作品表現可以發現,導師對于其學生的藝術創作與發展有著很強的推動作用。目前在市場上受歡迎的往往在校期間的導師就是名家。
其次,觀察學生上學時參加的展覽以及在校專業課成績,判斷學生對于自身專業的投入和喜愛。
最后,要和作品作者多交流。學生不同于成名畫家,很多學生在創作畢業作品的時候依然在學校,藏家可以盡可能與學生本人取得聯系,通過交流來獲得對作者的第一印象,提高自己對于學生畫家本身未來潛力的判斷。
除此之外,趙曉璇提醒新藏家,相對于藝術市場的高價作品,絕大多數學生作品幾千元的價格并不高,但購買時不可帶著抄底心理一次大量買入。因為絕大部分學生的作品還需要得到更廣泛市場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