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歸藝術,設計的歸設計
很多人喜歡把設計歸納進入藝術的范疇,我總是搞不明白為什么,這樣會讓設計變得很體面嗎?還是能讓設計多賺錢?還是大家都跟藝術有仇,非得毀了它不可?那些嗜好玩弄玄虛的設計師們,把“創意和藝術”當成他們嘴邊掛著的最引以為傲的詞,經常拿出來忽悠。就像現在市面上不管是哼歌的、寫詞兒的、演電視劇的、變魔術的、修禪練道的、說相聲的、噴繪廣告牌兒的、到處講課白話管理的人……都管自己吃飯的本事叫“藝術”一樣,讓我不理解。
作為一個在胡同里長大的平民,我從小愛聽相聲是肯定的,小時候還曾經偷偷與同學一起跑到天橋看撂地的(20世紀80年代初,天橋還有一丁點兒老范兒和舊貌,1984年“嚴打”之后天橋徹底消停了),可是自從相聲被升華成“語言的藝術”之后,我就對它失去了興趣,難道玩意兒也能藝術嘍?為什么一藝術就不可樂了?我不理解。
2007年秋天,中央美院的一班學生來我們公司參觀,有好幾個學生一個勁兒提問說:“我們離開學校怎樣才能不被社會污染?怎樣才能堅持自己?”我就覺得可樂了,只有一個辦法——“死去!”社會是一個多么好玩兒的世界,為什么總會有人認為它要污染你呢?一個完全不成熟的“自己”有什么值得堅持的?堅持的結果將是越來越遠離社會,越來越像坐在井底的青蛙。設計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入世的工作呀,為什么藝術院校都像在培養出家人一樣培養設計師呢?我不理解。自古為設計買單的人,都是那些歷朝歷代的達官顯貴、富豪商賈,你不做一個入世的人,誰會搭理你呢?
市場如同一場戰爭,資本是不可補給的彈藥,你必須發射擊中你的目標,否則彈盡糧絕你就完了,你的客戶就完了。設計就像發射子彈的武器,有時候需要點射、有時候需要掃射、有時候需要轟炸……但在扣動扳機之前務必瞄準目標,了解射擊的目的。你必須知道消費者心靈的穴位在什么地方,看到你的設計他們的荷爾蒙便開始旺盛地分泌,喚起他們內心貪婪的占有欲,然后情不自禁地說:“我要這個,不管多少錢?!?/p>
雖然設計師的內心往往容易為新奇的事物和觀念而沖動,雖然這也是讓自己的神經保持敏感的好方法,但是職業道德要求你不能花客戶的錢去做試驗,那樣不僅可能斷送客戶的前程,也一定會斷送你自己的前程。
這就是我一直呼吁要把藝術和設計分開的理由,道理很簡單,設計和藝術不是一回事,藝術的本源就是創新,就是張揚自我。藝術是藝術家內心世界的展現,不論美丑,誠實是藝術家成功的前提。誠實地把藝術家自己展現到作品里,你根本用不著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藝術是你自己的私事,是一個人的愛情,一個人的戰爭。如果一個藝術家在創作之前先進行一番市場調查,看看目前什么風格比較受歡迎,什么主題比較暢銷,什么表現形式比較受人矚目,什么行為可以引發爭論,那這個家伙還能叫藝術家嗎?頂多是個工藝美術廠的技術副廠長吧。
可是設計師呢?從業時天天被這些調查數據所左右,并且要認真研究這些數據,因為設計師的工作不是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而是窺探別人的世界。為嬰兒奶粉做設計的時候,我們要研究那些剛剛為人父母的年輕夫妻的心思和想法;為洗衣粉做設計,我們關心那些家庭主婦;為不同價位的汽車做設計,我們研究的是不同收入的男人和女人,他們的社交、他們的理想和駕駛需求。
要想做個超凡脫俗的設計家,必須先成為超凡脫俗的生活家,這是從優秀走向卓越的唯一道路,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靈感,都大大方方地擺在生活里最明顯的地方,可是大多數人卻總是視而不見,他們只是會低頭加班的設計農夫,根本就沒有情懷去打量生活。如果你是個企業家,正打算為你的企業形象打扮一番,正要尋找一個好的合作伙伴,你千萬別只在意他們侃侃而談的專業話題,只要一涉及到生活,很多家伙就語無倫次了,如果是那樣的人所能想出的那點兒主意,不是從書本上生硬地抄襲,就是干巴巴地沒有一點趣味。因為他們不會生活。 |